足陽明之筋,

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脇,屬脊;

其直者,上循,結於膝;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

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挾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

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

 

其病

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

 

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噉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

【骭:小腿骨。:頹。】

 

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季春痹也。

 

 

起始於

結聚

經筋發病

痹病

足陽明(胃)經

足次趾與中趾之間

足背上

足中趾、脛部轉筋,足部有跳動感並有強直的感覺,伏兔部轉筋,髀前腫,癩疝,腹部筋脈拘急。向上牽引到缺盆及頰部,突然發生口角歪斜,筋脈拘急的一側眼瞼不能閉合,如有熱則筋脈弛縱眼不能睜開。頰筋如果有寒就發生拘急、牽引頰部而致口角歪斜;有熱則筋脈弛緩、收縮無力,發生口部歪向一側。

季春痹

 


 

 

【詳解】

足陽明經之筋,起於足次趾與中趾之間,結聚於足背上;斜行的一支,從足背的外側向上至輔骨,結聚於膝外側,再直行向上結聚於髀樞,又向上沿著脇部絡屬於脊柱;直行的一支,從足背向上沿脛骨,結聚在膝部;由此分出的支筋,結聚於外輔骨,與足少陽的經筋相合;其直行的支筋,沿輔骨上行,結聚在大腿部,並結聚於陰器,又向上行,散佈在腹部,上行至缺盆部結聚,然後上行通過頸部,環繞在口的周圍,再匯合於顴部,向下結於鼻,從鼻旁上行與太陽經筋相合。太陽經的小筋網維於眼的上胞,陽明經的小筋網維於眼的下胞;另一條從顴部發出的支筋,通過頰部結聚於耳前。

 

足陽明經的經筋發病,可見足中趾、脛部轉筋,足部有跳動感並有強直的感覺,伏兔部轉筋,髀前腫,癩疝,腹部筋脈拘急。向上牽引到缺盆及頰部,突然發生口角歪斜,筋脈拘急的一側眼瞼不能閉合,如有熱則筋脈弛縱眼不能睜開。頰筋如果有寒就發生拘急、牽引頰部而致口角歪斜;有熱則筋脈弛緩、收縮無力,發生口部歪向一側。

 

治療口角歪斜的方法,是用馬脂油塗在拘急一側的面頰上,以潤養其拘急之筋,再以白酒調和桂末,塗在弛緩一側的面頰上,使筋脈溫通,然後再用桑鉤鉤住病人的口角,以調整其歪斜,使其復位。

 

另外,用桑木炭火放入地坑,坑的高低以患者坐位時,能烤到頰部為宜,同時用馬脂溫熨拘急一側的面頰,令患者喝一些酒,吃些烤肉之類的美味,不能飲酒的病人也要勉強喝一些,並再三地用手撫摩患處,以舒筋活絡。

 

其他病的治療,可應用燔針,以疾進疾出的手法治療,針刺的次數以病癒為度,以疼痛的部位為針刺的穴位,這種病叫做季春痹。

 

 

 

經筋與經脈圖

 03~足陽明(胃經)經筋~辰.jpg  

 03~足陽明(胃經)辰.gif  

經筋圖

經脈圖

 

A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