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之筋,
起於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
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
其直者,上乘䏚季脇,上走腋前廉,系於膺乳,結於缺盆;
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
支者,結於目眦為外維。
其病
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季脇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上過右角,並蹻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
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孟春痹也。
【尻:ㄎㄠ,尾骶。髀:大腿外側。䏚:ㄇㄧㄠˇ,季脇下兩邊空軟處。頄:ㄆㄢˋ,顴部】
|
起始於 |
結聚 |
經筋發病 |
痹病 |
足少陽(膽)經 |
足第四趾趾端 |
足外踝 |
足第四趾掣引轉筋,並牽扯膝部外側轉筋,膝部不能屈伸;膕窩部位筋脈拘急,前面牽引髀部疼痛,後面牽引尻部疼痛,向上則牽引脇下空軟處及軟肋部作痛,向上牽引缺盆、胸側乳部、頸部所維繫的筋發生拘急。 |
孟春痹 |
若是從左側向右側維絡的筋拘急,則右眼不能張開,因為經筋上過右額角與蹺脈並行,而陰陽躋脈在這裏互相交叉,左右經筋也是互相交叉的,左側的筋維絡右側,所以左額角筋傷,會引起右足不能活動,這就是「維筋相交」 |
【詳解】
足少陽經的經筋,起於足第四趾趾端,沿足背上行結聚於外踝,再沿著脛骨外側,向上結聚在膝部的外緣。足少陽經筋的一條分支,從外輔骨處分出,向上行至大腿部,在此又分為兩支。行於前面的一支,結聚在伏兔之上;行於後面的一支,結聚在尾骶部;其直行的一支,向上行至脇下空軟處及季肋部位,再向上行於腋部的前緣,橫過胸旁,連結乳部,向上結聚於缺盆;它的另一直行支線,出腋部,穿過缺盆,穿出後行於足太陽經筋的前面,沿耳後繞至上額角,交會於巔頂,從頭頂側面向下走至頷部,又轉向上結聚於顴部;還有一支支筋,從顴部發出,結聚在外眼角,成為眼的外維。
足少陽經的經筋發病時,見足第四趾掣引轉筋,並牽扯膝部外側轉筋,膝部不能屈伸;膕窩部位筋脈拘急,前面牽引髀部疼痛,後面牽引尻部疼痛,向上則牽引脇下空軟處及軟肋部作痛,向上牽引缺盆、胸側乳部、頸部所維繫的筋發生拘急。若是從左側向右側維絡的筋拘急,則右眼不能張開,因為經筋上過右額角與蹺脈並行,而陰陽躋脈在這裏互相交叉,左右經筋也是互相交叉的,左側的筋維絡右側,所以左額角筋傷,會引起右足不能活動,這就是「維筋相交」。
治療這一病證應當用火針疾刺疾出的方法,針刺的次數以病癒為度,針刺的穴位就是感覺疼痛的地方。這種病證就叫做孟春痹。
經筋與經脈圖 |
|
|
|
經筋圖 |
經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