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之筋,
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脇,屬脊;
其直者,上循骭,結於膝;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
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挾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
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
其病
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
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噉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
【骭:小腿骨。㿉:頹。】
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季春痹也。
| 起始於 | 結聚 | 經筋發病 | 痹病 |
足陽明(胃)經 | 足次趾與中趾之間 | 足背上 | 足中趾、脛部轉筋,足部有跳動感並有強直的感覺,伏兔部轉筋,髀前腫,癩疝,腹部筋脈拘急。向上牽引到缺盆及頰部,突然發生口角歪斜,筋脈拘急的一側眼瞼不能閉合,如有熱則筋脈弛縱眼不能睜開。頰筋如果有寒就發生拘急、牽引頰部而致口角歪斜;有熱則筋脈弛緩、收縮無力,發生口部歪向一側。 | 季春痹 |
【詳解】
足陽明經之筋,起於足次趾與中趾之間,結聚於足背上;斜行的一支,從足背的外側向上至輔骨,結聚於膝外側,再直行向上結聚於髀樞,又向上沿著脇部絡屬於脊柱;直行的一支,從足背向上沿脛骨,結聚在膝部;由此分出的支筋,結聚於外輔骨,與足少陽的經筋相合;其直行的支筋,沿輔骨上行,結聚在大腿部,並結聚於陰器,又向上行,散佈在腹部,上行至缺盆部結聚,然後上行通過頸部,環繞在口的周圍,再匯合於顴部,向下結於鼻,從鼻旁上行與太陽經筋相合。太陽經的小筋網維於眼的上胞,陽明經的小筋網維於眼的下胞;另一條從顴部發出的支筋,通過頰部結聚於耳前。
足陽明經的經筋發病,可見足中趾、脛部轉筋,足部有跳動感並有強直的感覺,伏兔部轉筋,髀前腫,癩疝,腹部筋脈拘急。向上牽引到缺盆及頰部,突然發生口角歪斜,筋脈拘急的一側眼瞼不能閉合,如有熱則筋脈弛縱眼不能睜開。頰筋如果有寒就發生拘急、牽引頰部而致口角歪斜;有熱則筋脈弛緩、收縮無力,發生口部歪向一側。
治療口角歪斜的方法,是用馬脂油塗在拘急一側的面頰上,以潤養其拘急之筋,再以白酒調和桂末,塗在弛緩一側的面頰上,使筋脈溫通,然後再用桑鉤鉤住病人的口角,以調整其歪斜,使其復位。
另外,用桑木炭火放入地坑,坑的高低以患者坐位時,能烤到頰部為宜,同時用馬脂溫熨拘急一側的面頰,令患者喝一些酒,吃些烤肉之類的美味,不能飲酒的病人也要勉強喝一些,並再三地用手撫摩患處,以舒筋活絡。
其他病的治療,可應用燔針,以疾進疾出的手法治療,針刺的次數以病癒為度,以疼痛的部位為針刺的穴位,這種病叫做季春痹。
經筋與經脈圖 | |
| |
經筋圖 | 經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