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陰之筋,
起於小指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
其病
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
病在此者主癇瘛及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
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
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在內者熨引飲藥。
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
起始於 |
結聚 |
經筋發病 |
痹病 |
足少陰(腎)經 |
足小趾的下方 |
足跟 |
癇證、抽搐和項背反張等。 |
仲秋痹 |
病在背側的不能前俯,病在胸腹側的不能後仰。 |
||||
背為陽,腹為陰,陽病項背部筋急,腰部向後反折,身體就不能前俯;陰病腹部筋急,使身體向前曲,就不能後仰。 |
【詳解】
足少陰經的經筋,起始於足小趾的下方,然後進入足心,行於足的內側,與足太陰經筋並行,再斜行向上,至內踝之下,結聚於足跟,向下與足太陽經筋相合,向上結聚於內輔骨下方,在此與足太陰經筋並行,向上沿大腿根部內側結聚於陰器,再沿著脊柱旁肌肉上行至項部,結聚於頭後部的枕骨,與足太陽經筋相合。足少陰經的經筋發病,可見足心發生轉筋,且其經筋所經過和所結聚的部位,都有疼痛和轉筋的證候出現。
足少陰經筋發生的主要病證還有癇證、抽搐和項背反張等。病在背側的不能前俯,病在胸腹側的不能後仰。背為陽,腹為陰,陽病項背部筋急,腰部向後反折,身體就不能前俯;陰病腹部筋急,使身體向前曲,就不能後仰。
治療這種病應採用燔針,用速刺急出法,針刺的次數以病癒為度,以痛處為針刺的穴位。病在胸腹內不宜針刺的,可熨貼患處,加以按摩導引以舒筋脈,並飲用湯藥以養血。若本經的經筋反折糾結,而且發作次數頻繁,病情很重的,往往是不治之證。這種病稱做仲秋痹。
經筋與經脈圖 |
|
|
|
經筋圖 |
經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