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提肌勞傷的經筋療法

 

【病症概述】:

 肩胛提肌是頸部至背肩斜行性的一塊肌肉,起於上四個頸椎橫突的後結節,止於肩胛骨內緣上角,行程較長。

 其主要功能是當其收縮時,將肩胛骨向內上方提高;當其伸展時,形成肩胛骨納降原位。

 由於勞作的需要,或因上肢突然過度後伸,易造成該肌肉的急性損傷及慢性勞損。

 該肌的損傷臨床上頗為常見但易被忽視,一般都診斷為頸部損傷、肩胛疼痛等。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

 頸側上部呈酸脹性疲乏因倦,並有重壓感覺。肩胛上區不適,多於勞累、外感受涼時症狀加重,頸部不適,伸側頸部,感覺局部僵緊。

 

病灶體征:

 可於上頸側,自乳突後下方起,延頸椎橫突外緣,觸到貼緊性的索樣筋結。

 肩胛內上角,可觸及粗糙狀的筋結點,異常敏感,切按則劇痛。

 下頸肌外側束,細查可見索樣筋結。

 

 


 

【治療方法】:

 採用綜合理筋法治療,手法及針刺治療,皆以該肌筋的起始及終止點為治療重點,即關刺法所稱的「左右盡筋上」的施治方法,以固灶行針法刺治,一般以點刺法刺治,施治量視病情、病者接受程度而度,常於左右盡筋上及該肌行程中段,三者各施以刺治一針。

 理筋方法,單純局限型者,運用「鉗弓手」的指合力,以大拇指的指尖功能,置於頸外側肩胛提肌起始部形成的索樣筋結面上,置呈垂直切角,施以切按、切撥的手法施治;患者往往獲得非常舒適之感覺,繼之將施治的部位移向下頸外側,在頸外側肌群中,運用捏治手法。

 首先探索到肌群中的結索樣物,爾後由內向外,將僵緊的肌腹,作徐緩性的捏治,最後將拇指尖置於肩胛內上角內側,以彈撥法及切撥法,對肩胛提肌止點附著的筋膜,施行治療;該點的敏感性非常敏感,宜運用較輕的手法,以免產生嚴重的後遺感。

 對於合併其他頸肌勞損者,應同時給予適當的兼治。舒筋增效劑、拔火罐、中草藥煎水熱熨外洗的輔助療法,有利促進勞損肌筋的康復,宜配合應用。

 

 經筋療法對肩胛提肌慢性勞損,具有施治直達病所,起效迅速,療效顯著的功效。一般病例施治3至5次,便獲治癒。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6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