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下肌綜合徵的經筋療法
【病症概述】:
崗下肌,乃肩胛骨後側的一塊肌性組織,其起自崗下窩,向肩胛骨外上側伸延,抵止於肱骨頭的肱骨大結節,與崗上肌、肩胛下肌及小圓肌等構成肩袖。該肌的收縮,使上臂內收伴外旋。
在上肢的生理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易受損傷。該肌呈斜行性分佈,伴有滑液囊。
屬手太陽經筋循行經過的主要部位,聯繫頭頸與上肢後側,直達肘、腕及掌小指,成為上肢指掌活動狀態時,肢末的引力作用向軀幹牽拉的力學支點。
故崗下肌勞傷時,除其所在部位疼痛之外,病情常波及側頸部及頭部,常產生電擊樣疼痛並向小指傳感。
崗下肌綜合徵,實際上是頸肩綜合徵的組成部分。
【臨床表現】:
【病灶體徵】:
局部檢查:
常於肩胛骨後側,觸及勞傷的崗下肌呈現結灶性的病灶形徵,其質地堅結,於崗下窩向肩胛外上部伸延;如若合併小圓肌及大圓肌勞損,病變則於肩胛骨內下角內側伊始查及,呈分叉性向肩胛外上部放散。
循經筋線檢查:
以手太陽經筋為藍圖(詳見經筋附圖),將檢查的方位向上伸延檢查崗上窩筋區、頸後側筋區、常見崗上肌、肩胛提肌合併不同程度勞損陽性體徵;向上肢伸延作檢查、常見三角肌後側、肱三頭肌及肘外側的肘肌、尺側腕伸肌、小指伸肌,呈現累及性勞損。
【治療方法】:
首先作循經手法的理筋舒筋治療;爾後對崗下肌的筋結病灶點,以固灶行針法,施加針刺治療。一般針刺2至3個筋結病灶穴位,直入直出,不留針;刺治的重點目標,是筋結病灶中最結硬的病灶點,即貫徹中醫經典所指出的「堅緊者,破而散之,氣下乃止」的治療經驗。針刺治療後,於刺治部位的皮表,施以吸拔火罐治療,以增強治療效應。
【病例擇舉】:
韋某,某公路段職工。某次於操作手扶拖拉機的發動機搖動把手引爆時,不慎崗下區疼痛。病史兩年,多方求治,病情頑固不解。經過運用經筋綜合療法施治兩次,痼疾消除。追蹤觀察2年,遠期療效鞏固。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