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筋療法

一、理筋療法概念

 理筋療法,系指運用徒手的施治方法,或運用簡單的治療工具,對軀體肌筋施行物理性的科學調理,達到醫治疾病目的的醫療手段,它是民間常用的非藥物療法的傳統醫術,歷史悠久,隨著社會的發展,發展成為各式各樣的醫療專科診療技術,如推拿療法、捏筋療法、點穴療法等。均從實用理筋手法中派生,統屬於經筋療法的內涵,但各自具備一定特點,選擇運用時,宜取其長而避其短。因以手法為主,故又稱實用理筋手法。

 

 二、理筋手法作用機理淺析

 理筋手法治病,是通過科學的物理調理方式,直接作用於軀體結構最龐大的筋肉系統,產生肌筋、腠理,從病理性的緊結、氣血閉阻狀態,逆轉為生理性的形態並氣血通暢;與此同時,肌筋攣縮對周圍組織產生的牽拉、壓迫獲得解除,肌筋本身和周圍組織,恢復了生態平衡。這便是實用理筋手法總的作用。致於治病作用,具有下列特點。

 

 (1)根據經筋病症「查灶」法,查出的陽性「病灶」,實用手法具有「直達病所」的作用。由於施治直達病所,解結、消灶功效突出。

 

 (2)理筋手法,在緩解經筋攣縮病態的同時,具有解除經筋攣縮對周圍組織產生牽拉、壓迫的效能。這點作用,常被人們忽視,其科學價值,曾受低估。

 

 然而,科學秘密,終將被人類揭示。廣州第一軍醫大學鐘世鎮教授研究報告說:「骨胳肌可引導再生神經纖維,通過神經缺損部位,有誘導和促進神經再生功能,並能為再生神經纖維提供良好的營養及代謝環境」。山東濟南市第一醫院神經科副教按劉學寬研究證實:三叉神經痛是由於炎症、血管、腫瘤和骨孔狹壓迫所致,其中血管迫是主要原因(均摘自健康報1991.1.3日第三版)。

 

 從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的研究報告中說明,骨骼肌在經筋系統中的比重很大。它的攣縮,無疑對於神經、血管都可產生影響。故實用理筋手法通過「理筋」調理,解除肌筋之筋攣縮,對神經血管等軟組織的生態平衡,顯然具有尚未被全面瞭解的科學原理。

 

 (3)理筋手法治病,具有調節整體機能平衡的作用。科學的、適宜的理筋手法,對病者施治,病者獲得舒適感顯著、全身舒適、入睡良好、食納增進、代謝旺盛等,這無疑是整體機能生態平衡的標誌之一。在臨床實踐中,不少的患者,在施治過程中,熟睡於診床;失眠的機體不平衡狀態,迅速獲得糾正。對比其施治前後的舌象、脈象,均見趨於逆轉好轉。

 

 三、理筋手法治療的適應症及實踐的總要求

 從經筋綜合療法的適應症,來選擇實用醫療手法的治療項目,是本療法的基本原則。在總原則基礎上,選擇的項目是:具有治療經筋病症作用者;具有舒適感顯著者;具備初步的「消灶解結」者,具備操作簡便而安全者。

 

 (一)治療適應症:

 1.經筋性疾患,包含肌性疾病、筋性疾病、韌帶疾病、隱筋症、結紮術後腹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進行性肌萎縮等。

 

 2.功能性疾患合併經筋病者,如神經官能症、疲勞綜合征、睡眠紊亂症、胃神經官能症、心臟神經症等。

 

 3.器質病變合併傷筋患者,如表淺性胃竇炎、萎縮性胃炎、慢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等。

 

 4.免疫性疾患,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白血球降低等。

 

 5.外感性疾患,如外感痧症、外感性肝鬱證、外感風熱證等。

 

 6.症狀性病症,如慢性腹瀉、慢性腹痛、腹脹、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二)施治總要求:

 理筋手法在施治過程中,要求診療物件及適應症明確,採用因人、因病、因症施治;選擇醫術項目適宜、運用手法適當,治療程度切合實際,間隔時間適衡;調動醫者及病者的積極性、教予患者力所能及的輔助療法,加強自我調理,以促進病情的儘早恢復;嚴格控制病人自行治療的藥物投放;認真觀察治療效果,作好療效如實記錄。善於積累和總結臨床經驗,將經筋綜合療法診療品質,不斷推上新的臺階。

 

 四、常用理筋手法的實施方法析義

 理筋手法的實施,有單項手法、聯合手法等;民間傳統方法常配合簡便的藥物擦療。

 

 1.滾動法手半握空拳,以掌側的小魚際部位置幹施治部位皮膚上面,進行往返滾動運動的施治手法,稱為滾動法。

 

 (1)操作要領:患者取臥位或坐位。醫者以面向病人的適當位置,用單手或雙手的自然半握拳的掌尺側,著于施治部位懸腕;腕肘略呈輕度屈曲,肩背放鬆,借助臂腕之力,于施治部位進行往返滾動。著重運用小魚際及小指至中指根的壓力,推動向前。掌略呈半伸,返回滾動,掌呈回收半握拳。小魚際仍然保持回收壓力。動作連續而均勻,不可忽快忽慢及跳動,或時輕時重。

 

 (2)注意事項:本法是以腕部自主滾旋,帶動前臂及掌背呈滾動活動的一種手法;不應以手或臂的拖動進行操作,以避免術者的手與施治部位的擦傷。

 

 (3)功效:本法適宜於頸肩、背腰、臀腿部位的施治使用。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松解肌筋,緩解疼痛,促進血液迴圈及消除疲勞安神定志等作用。

 

 2.按揉法按揉法,為常用的實用理筋聯合手法,即按法與揉法的聯合運用。按,是使用一定的按壓力,對施治部位的按壓;揉,是在按壓基礎上的揉動。按與揉相結合施治的手法,稱為按揉法。

 

 (1)指尖按揉法:以拇指的指腹作為按揉工具,對施治部位施以按而揉動(作前後、左右或旋轉揉動),適宜於較局限的治療部位。運用指尖按揉手法施治時,注意切去過長的指甲,及指合力的配合使用。

 

 (2)掌根按揉法:以手掌根部、著于施治部位,進行按與揉的動作。可使用單手按揉或兩掌重疊的雙手按揉。適應于施治部位稍寬的治療。

 

 (3)臂部按揉法:以前臂近端的尺側,著于施治部位,作按揉手法活動,適宜於廣泛性治療部位的使用,如肩、背、腰、臀、腿部的治療。

 

 (4)肘尖按揉法:屈肘,取肘尖作治療工具,置於施治部位,進行按揉手法治療。適用于肌肉豐厚的治療部位,及「筋結」較深部的治療。

 

 按揉法適應於「筋結」較重,面積較廣泛,有連鎖反應的治療。運用按揉手法施治時,應因人、因病、因部位,而以適宜的治療量度;避免使用力量強度過大而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

 

 3.切療手法切療手法,是以拇指指尖作為治療工具,著于施治部位,運用指合力、腕力作用,對施治部位,作切壓、切撥、切彈、切揉等適量的施治。

 

 本手法適宜於頭部、關節、骨粗隆等的傷筋「結灶」的治療。

 

 4.揉捏法揉捏法,是運用指掌作為治療工具,對施治部位進行捏治之中加以揉治的動作,常用旋揉動作,使施治部位更為舒適,療效顯著。適用於指掌可以拿捏部位的治療,如頸肩、上肢、下肢及腹側等。可採用單手或雙手的揉捏療法。

 

 注意事項:揉捏頸部時,重點揉捏頸後項及頸後側;避免對頸前側的動脈部位的壓迫及施治。揉捏動作,由輕而重,連續操作,治療量度以病者能夠接受為準則。

 

 5.揉搓法揉搓法,即揉法與搓法的聯合使用手法。運用於局限性的經筋病灶施治時,常以拇指的指腹作用為治療工具,以「指合力」作為增強揉差力的功效;揉搓較廣泛病變部位時,常以手掌掌面根部為治療工具,對施治部位,施行往返性及旋轉式的揉搓;對肢體的揉搓,常需雙手的配合,左手著重於固定肢體,並協助提供右手的方便尋查「病灶」及施行揉搓手法。揉搓手法在治療經筋病灶中,只要求對病灶起到初步的松解作用,為進一步「清灶」打下基礎。

 

 6.彈撥法彈撥法是在揉搓等基礎上實施,其主要針對經筋「結灶」,作分筋離筋的施治;對局限性「結灶」,運用雙手的「指合力」,以兩拇彈,首先施行平衡性的揉撥,繼之以垂直揉百彈撥的手法,將經筋「結灶」松解。

 

 彈撥法的基本手法要求是施治的「結灶」部位準確。對連鎖反應的「病灶」,同時進行「解鎖」的施治。邊彈撥、邊查灶,主要針對「結灶」彈撥,由淺而深地逐層將「結灶」解除。

 


 

 

 7.點穴法「點穴」這一名稱,始見於武術的武俠小說之中,為武術功法之一;具有技擊性能,起防身克敵的作用。醫用的「點穴」,具有治病強身作用,是醫療保健的一種醫術。「點穴」療法之基本內容,是一具有明確的點治穴位,二是對穴位施行點治手法。我國的點穴療法專著繁多,有《中國醫用點穴學》、《氣功點穴按摩術》等。

 

 本節所敍述的「點穴」療法,是民間的經驗點穴。其穴位有針灸腧穴、部穴等,但更主要的是「盡筋頭」的點穴施治。所採用的手法,有點摸、點切、點按、點撥、點揉、點捋、刮捋、點捏、點扣、點拍、點捶等。

 

 8.拍打法拍打療法,是用徒手或自製的簡便醫療用具,對施治部位施行拍打,使治療部位潮紅充血、血脈舒通,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醫療方法。

 

 使用徒手拍打時,常用右手的掌指背作拍打工具。施術時,患者取坐位或臥位,術者採用站位,稍向左側身,用右上肢指掌背,對施治部位施行拍打。拍打的施術要求;一是四小指合攏;二是善於運用掌力;三是腕部活動靈活,使指掌背真正地成為拍打工具。

 

 拍打用具,一般以幼細的柳枝條一握,用紗布捆綁成為拍打工具。拍打工具的長短為60~70公分,粗細以適合手握為度。施行拍打時,以右手執握工具的一端,工具的另一端,對準施治部位,施行拍打,要善於運用腕力的靈活性,施予治療部位的適宜量度,進行拍打。

 

 拍打療法,常府幹頸肩、腰背及肢體等部位的治療。

 

 9.擦療法擦療法,是傳統醫術中的常用方法。其方法是,以手掌的大魚際或小魚際著力于施治部位,施行擦拭動作。

 

 動作要領:患者臥位或坐位,醫者以魚際部或掌心,著力均勻地緩慢移動、往返擦試;用力持續,動作連貫,實而不滯,滑而不浮,直線擦拭,並施加暗力的內動功,重點施於緊弦的「筋結」部位。

 

 擦療法除施行徒手的擦試之外,可適當配合使用功效良好的外用藥酒塗擦,再行擦療。此外,運用薑片、生木爪等作為擦療工具,既可對於部位面積較細病灶施冶,又可獲得藥物外用協同的功效。

 

 10.掐治療法掐(qia)字的含意,是以手指用力夾持之意。理筋手法中的掐治療法,即運用拇指與四個小指的合力掐夾,對施治部位施行掐治手法。本手法用力點主要於指尖。運用詣尖的合力,對經筋病變部位施行松與緊交替的掐夾,並於掐夾之中作適當的掐撥滑動。

 

 本手法適宜於指掐力可以掐及的治病部位,如肩、背、股及小腿等,所達部位較深,作用力較強,消除經筋「結灶」的功效較好。

 

 注意事項:明確掐夾的組織,用力強度要適當。

 

 11.轉扳手法

 (1)扳頸法: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頸項放鬆,略低頭、前傾,醫行立于患者一側,一手扶其枕後,另手托其頜下,將患者頭部緊貼於醫者胸前,爾後雙手協調、輕輕左右搖動患者的頭頸部;侍頸項充分放鬆,於瞬間以巧力、寸勁,施行頭部與頸部活動反方向的轉扳(即突然加大兩手反方向之力,但轉動不能超過40攝氏度)。

 

 本手法適宜于治療須項扭傷、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病、頸肩綜合證等。

 

 (2)板腰法:本法常用三種手法。

 肩臀板腰:患者取臥位(患側在上,並取屈膝姿態)健腿伸直,醫者立于患者背後,一手膚患者肩部,另一手扶于患者臀部,然後兩手同時作方向相反的轉扳手法,便臀部旋轉(本法俗稱椎肩攏臀法或攏肩椎臀法)。

 

 側臥後伸扳腰:患者取俯臥位,醫者一手托住患者膝部,另一手置於患者臀部。施行手法時,扶於膝部之手,緩慢向上提,一提一放;置於臀部之手,行按壓。

 

 提踝板腰:患者側俯臥或側臥,醫者單手扶腰,另一手提踝,兩手作相反的施力手法。

 

 12.綜合運用法綜合運用,即根據患者所患經筋病症的需要,針對不同部位病症的使用方便,選用相應的實用理筋手法,進行綜合施治。

 


 

 

 五、實用理筋手法基本功練習

 實用理筋手法實施,需要具備基本體力和基本技術技巧,這便是基本功的內涵。

 

 基本體力的鍛練,可以通過體育鍛練、武術練習來增強體質。但理筋手法所要求者,不僅具備身體素質,還要具有運用指力、腕力、臀力及技術技巧基本功夫,故需加強基本功練習。

 

 壯醫乾坤掌功練習:壯醫乾坤掌功,是壯族的古代練功方法,對身體基本素質和指掌功力,均有較好的增強作用。本功分為下列動作姿勢。

 

 (1)起勢:身體自然直立,兩腿叉開,與肩同寬;兩腳平衡,腳尖微向內收;兩手自然下垂於大腿外側;兩眼正視遠方,頭正項直,下頜微向下收;挺胸收腹。姿態自然,精神集中。

 

 (2)蹲擋握拳,承繼起勢姿態,雙腿屈曲半蹲,呈騎馬蹲襠勢。將雙手握拳,拳心向上,兩時置於兩脅,緊靠側身,自然保持挺胸姿態。

 

 (3)穿掌捏空:承上勢,先將右手手掌,由拳勢變為伸掌向前平伸,掌心向下;然後進行下列動作:伸腕仰掌,指曲捏空,握拳屈腕,旋臀穿掌(向左側),回手握拳。而後,按以上方法,作左手的相應練習動作,但旋臀伸掌向右。

 

 (4)托天摘星:承上勢,將雙手同時從脅部的握拳勢,向肩頂耳側方向盡伸,掌心仰天,呈托天狀;再由伸勢屈握五指呈摘星勢。

 

 (5)海底金鉤:承上勢,將手由上伸位作鉤形內旋,並向外側打一弧圈,至身臀下。

 

 (6)壓地飛:承上勢,將鉤手變為散掌,雙手掌心向地面,呈騰姿勢。

 

 (7)雙峰貫耳:承上勢,將雙手分別向身體外側作半弧形向上運動,旋至兩耳側邊,作握拳姿勢。

 

 (8)收勢:承上勢,將兩手由握拳變為散掌,從耳邊順身前向下至立正位。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24.htm

 

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