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性下肢軟癱的經筋療法

 

【病症概述】:

 下肢軟癱,病因複雜,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神經原變性疾患。

 臨床表現主要是兩下肢漸進性的乏力乃至癱瘓,多伴見肌筋逆冷及萎縮。

 

【機制釋義】:

 本症屬於中醫痿證中的足免症,與臟腑、經絡、氣血及感受外邪關係密切。

 《素問•痿論》云:「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辟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幹,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屢」。這段經文說明,心、肺、肝、脾、腎五臟的生態失衡,是導致肌肉、筋膜與筋脈病變產生的基本因素。

 在基本因素作用下,外邪入侵機體,導致經絡阻滯,尤其是導致經絡之海的沖脈「下溫足脛」的機能障礙,便可產生下肢肌膚逆冷、筋肉萎軟乏力的病症臨床表現,中醫古著稱之為足免症。

 《靈樞•動輸》云:「沖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入足下,其別者,邪(斜)入踝……注諸絡,以溫足脛」。《靈樞•百病始生》曰:「厥氣生足免,免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澀」。張景嶽說:「寒逆於下,故生足免,謂肢節痛滯,不便利也」。足免與痹症,兩者之區別,在於寒邪與濕邪的孰多孰少而定之。如《素問•痹論》云:「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素問•調經論》云:「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營血泣,衛氣去,故曰虛。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從舉引的經文可知,下肢軟癱的主要病理病機,乃是氣虛而形成寒濕的一種病症。按照中醫古著所稱「按之則氣足以溫之」的治療方法,可將本病症治癒。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

 ㄅ、患肢毛孔較常人粗顯,下肢厥冷,溫度降低,膚色蒼白。

 ㄆ、肢體肌筋萎軟、萎縮,感覺減弱。

 ㄇ、主動運動功能降低乃至喪失,步行艱難。

 ㄈ、多伴存臟腑的虛衰臨床表現;五臟的虛衰中,以肝腎及脾虛為主。

 


 

 

【病灶體徵】:

經筋查灶:

 採用足三陰及足三陽的多維檢查法,詳細作各經筋的循經檢查時,常見足三陽經及足少陰經呈節段性的筋結陽性病灶形成。其中足小腿、髀股及腰腹的氣街節段性病灶尤為突出。這種現象,恰如《靈樞•根結》所云:「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故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讀者,皮肉宛瞧而弱也。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樞折,即骨繇而不安於地」。經文在指出「三折」之後,並指出「當窮其本」。這便是說,要對「三折」的臨床症狀表現,要加以考究它的產生原因。

 從經筋學的理解認為,腰腹深部的筋結形成,乃是下肢不明原因性軟癱的主要根源。因為腰腹深筋形成筋結狀態之後,既形成經絡的「三折」,更成為經絡之海的沖脈「下溫足脛」發生阻滯,於是下肢的「肉節瀆」、「痿疾起」而「不安於地」等隨之出現。

 

 本病症「筋結」導致經絡發生「三折」的具體表現是:

 ㄅ、小腿後側的肌筋中,以足少陰經筋(詳見足少陰經筋標本圖)的索樣筋結形成最為顯著。

 ㄆ、髀區筋結病灶,常於臀上部,形成面性的三個塊狀結灶的品字形排列。

 ㄇ、股筋區的結灶,於沖脈(即股動脈)外2~3公分處形成。

 ㄈ、腹部深筋(即腹緩筋)呈結塊狀的肌凝塊症,可分別於臍外及側腰:2~3.3~4橫突間觸及。

 

【治療方法】:

 根據筋攣產生對經絡的壓迫,舒筋以活絡,及古典所述「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的治病原理,採用綜合療法手段:

 ㄅ、對足三陰三陽經筋,作每一條經筋的線性手法疏通治療;對其結硬性的節段性筋結點,以局部固灶行針的刺治方法施治。

 ㄆ、對腹緩筋臍外筋結病灶,運用邊查灶邊消灶方法的舒筋方法施治。

 ㄇ、對髀區、股筋區及腰筋區的筋結,先用理筋手法施治,再用固灶行針法刺治。

 ㄈ、對可行拔火罐的腰腿施治部位,施以拔火罐治療。

 ㄉ、教導病人作點穴按摩治療。

 ㄊ、輔以外洗、熱熨療法。

 ㄋ、對於機體明顯偏虛的患者,分別予補陽或補陰的中藥飲片煎服。

 

【病例擇舉】:

病例一,趙某某,女性,35歲,廣西寧明縣醫院清潔工人。患不明原因進行性下肢軟癱四年。曾於當地及廣西南寧多家大醫院進行包括CT、核磁共振檢查,皆未查明致病原因;針藥及其他多種療法長期施治未見病情好轉。投向經筋科求治。經筋檢查,見兩下肢逆冷過膝,毛孔粗糙,皮色蒼白,肌筋弛緩,腱反射減弱,知覺尚良好;右下肢大腿周徑較左下肢細2.5公分。兩下肢小腿的伸肌群及屈肌群皆呈明顯的結索佯改變;大腿的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呈弛緩性萎軟並萎縮;腰大肌呈結塊狀,梨狀肌呈筋結性萎縮。按照經筋學的辨證,認為系腹緩筋的勞損性筋結導致下肢假性軟癱。

予綜合理筋療法施治。

 ㄅ、理筋法。按下肢六經分佈,分別作循經揉筋手法,以疏通各經絡的阻滯。

 ㄆ、針對腹緩筋的勞損性筋結狀態,分別於沖脈點(即腹股溝股動脈外側筋結點)、臍旁外下點及腰點,採取相應的體位,進行揉筋點穴法以解其結。針刺治療。對足六經行程線的明顯筋結點,作分次分期分批施以固灶行針法的針刺施治;對腹緩筋的股部筋結點、梨狀肌點及腰2~3、3~4,橫棘突間點,施以固灶直入直出的針刺治療,令結灶鬆解。

 ㄇ、拔火罐治療。分別於腰臀及腿部針孔皮部拔火罐,增強血脈的流通。

 ㄈ、輔助治療。中草藥煎水外洗;教導病人自我點穴按摩,每週施治兩次。

 本病例經過施治兩次,下肢的皮色及溫度明顯改善,下肢的沉重乏力感,向輕鬆的自主運動復蘇。堅持治療四個療程,獲得康復。

 

病例二,梁某,男性,62歲,廣西寧明縣農資公司職工。患不明原因下肢軟癱不能走動,病史兩年。曾多方求治,病情如故,由家屬用手推車送來就診。經筋檢查:下肢萎軟乏力,不能自行站立,肢端厥冷,皮色無紫斑,毛孔增粗,肌力二級,知覺存在,反射減弱,未引出病理反射陽性徵。循經筋線查灶,可見弛緩性的肌筋中存在經筋的節段性結灶;腹緩筋呈肌凝塊狀結硬。診斷:腹緩筋性下肢萎軟。治療方法,綜合理筋療法,具體施治方法同病例一。施治三個療程,患者兩下肢恢復正常。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7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