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皮下靜脈叢炎的經筋療法

 

【病症概述】:

 頭皮皮下靜脈叢炎,乃頭部皮肉筋脈的常見病症之一。好發於洗頭而不揩乾,帶著濕發而夜眠習慣者,男女皆可患病。因濕滯於頭,夜而冷凝,導致氣滯血瘀,經絡阻閉,鬱積為患。病之初成,局部滯而略發木感,好發的部位,多於頭部之巔頂,時輕時重,遇寒易發;隨著病變日久演進,遂覺頭部巔頂明顯發木感,但常是視而不見、察而不覺的病理狀態。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

 患者多不自明病之起因,就醫時,也常被忽略。待到局部增厚、增粗,乃至皮下腫塊隆起期,伴隨頭暈頭痛症狀出現,患者常以頭暈頭痛的愁訴求醫。成為慢性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的致因之一,病情較重者,出現頭麻木感及脹痛感。

 病灶體證:本症好發於百會為中心的「四神聰」附近。病之初起,頭皮局部增厚增粗,多於顱骨的溝縫上查及,呈節段性、索樣型的筋結形態;亦可於頭之巔頂,查見顆粗狀結節或「痛性小結」。病灶瘀血較重時,可觸及其產生的波動感,但無明顯的發紅及灼熱表現;較大的病灶,其形狀如粟,波動甚為顯著。病者多不發覺自身病灶的所在部位,醫者觸察時,患者才感覺到病灶的異常定位,並與醫者產生同步感應。

 


 

 

【治療方法】:

 查到病灶,排除急性化濃性感染與惡性變情況下,按頭皮皮下靜脈叢炎處置。對於增厚增粗類型的病灶,直接運用綜合理筋消灶的方法治療。常用具有祛瘀活血及消炎功能的自配酊劑,進行局部拭擦後,再用拇指的切撥、切揉等理筋手法,令病灶之硬結鬆解,筋舒而絡活。然後在嚴格消毒下以短小型的銀針,行局部病灶點刺,深度及疏密度適宜,不宜深刺穿透腱帽。對於瘀血型病灶的施治,分為兩次施行:第一次以毫針,在低位向瘀血基部,刺入令其瘀血溢出,拭去血跡,產生消腫減壓作用;待瘀血消散後,再按局部增厚型病灶作第二次處置。本療法效果顯著。

 

【病例擇舉】:

 勞某,男性,28歲,中國林科院大青山實驗局職工醫院醫師。自覺頭部顛頂麻木感一年,諸藥療效欠佳。1991年8月,參加經筋療法普及班學習,查見百會穴形成結灶,用上述的綜合理筋消灶方法予施一次,症狀顯著減輕;治療兩次,症狀消除。觀察一年,未再復發。

 農某,女性,50歲,農民,常有洗頭後不擦乾之陋習,主訴頭頂麻木不仁,局限性。查見百會穴處,局部隆起,狀如板栗,邊緣清楚,觸擦波動感明顯,無熱,皮不變色,無潰破表現,病情歷時三年餘。先以毫針刺其基底部四孔,令血瘀灶陳血溢出,兩周後,按結節病灶處置,前後共施三次,病獲痊癒。觀察兩年,未見復發。

 

【編者按】:

 頭皮皮下靜脈叢炎思者,除上述的局限型病例以外,尚於臨床上見到散發型病冽。這類病者多見於過敏素質者,對氣候變化比較敏感,伴見其顳區靜脈較常人怒張;頭部肌筋、頸部肌筋常呈現肌緊張亢進,合併上感時,病情加重,於顳筋區、少陽經循行頭所過部位,查見散發性瘀血性病灶,是慢性頭暈頭痛常見致因之一。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4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