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罐療法

一、火罐療法概念與歷史溯源

 火罐療法又稱負壓療法,是用罐狀器具,造成內腔負壓,扣吸於治療部位上,起治療疾病作用的傳統療法。

 在我國古代,稱拔火罐法為「角法」,用牛羊角作罐子,以紙燒形成負壓條件,進行投治。隨著社會發展,罐子有使用竹筒、陶製品、玻璃製品等。近年發展有抽空氣方法藥液減壓法等新方法,所以泛稱「拔罐療法」。拔罐療法在我國最早的記載是西元281~361年間的《肘後方》;至西元752年,唐代的《外台秘要》進一步闡述了「角療法」的操作方法。各民族民間,普遍使「角法」醫治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運用拔罐法醫治疾病,如印度、希臘、原蘇聯等使用這種療法有較長的歷史。

 

二、拔罐療法治療作用及機理淺析

 拔罐療法,屬於物理療法的範疇。它通過拔罐器腔的負壓作用,吸附機體的穴位或治療部位,對局部皮膚肌腠,造成瘀血現象,促進血脈的疏通,開閉行滯,疏表調裏,揭閉除鬱,具有對機體的功能調節的良性刺激作用,起到卻病健體的功效。

 

三、火罐療法的適應症與禁忌症

1、適應症:

 拔火罐療法的適應症甚為廣泛,其適應於治療外感痧症、外感風熱、外感閉鬱、外感風寒、外感咳嗽、外感疲勞、外感腹瀉、腹痛等外感疾患;適應於治療功能紊亂性疾患,如神經衰弱、疲勞綜合徵、睡眠紊亂症等;適應於治療多種肌筋勞損及身體虛弱病症,如慢性腰肌勞損、慢性消化不良、慢性營養不良及慢性消耗疾病等;適應於治療痹症類病症的治療,如慢性膝關節炎、慢性肩周炎等;適應於治療某些免疫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等。

2、禁忌症

 孕婦、婦女經期、精神病、水腫、皮膚病、心力衰竭、惡性腫瘤、急性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6歲以下兒童,虛弱老人,出血傾向,重要器官、大血管部位等,均不適使用拔罐治療。

 


 

 

四、火罐療法的工具選擇及工具改進

1、工具選擇:

 擇取罐器大小適宜,負壓量適度,罐口光滑平整,不漏空氣,重量適當,大小品種多樣化,適應不同治療部位治療需者。

2、工具改進:

 取火法工具改進。筆者以木質為火壯取火源。於木火灶上,釘上鐵釘;鐵釘頂部纏上棉花。使用時,以釘上棉花,醮上高濃(95%)酒精點燃,然後將罐器蓋於施治部位。本火灶器使用方便、安全。

3、罐器改進:

 以醫用玻璃罐器,雖然具有引吸力強、吸附部位穩定、大小規格多樣化等優點;但罐器的高度不足,易引起水泡發生。為此,筆者常使用桂林辣椒醬瓶腐乳瓶、玻璃罐頭瓶等,作為罐器。

 

五、拔罐療法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1、操作方法:首先將施治部位選擇,暴露治療部位。病人採取便於罐器上立的體位,木火灶墊置於皮膚上面,蓋上罐器,罐內燃燒熄滅,自然吸附於治療穴位。依次行拔,重點把治療位置放在穴位上。拔罐數目依病情而定。拔罐時間一般為5~8分鐘,即應除去罐器,間隔的治療時間一般為3~5天。

 

2、注意事項:

A、醮點酒精不宜過多,以免外流燃燒為禍。

B、罐器行蓋時,宜從慢、從輕處理,以免火焰燒傷皮膚。

C、罐器宜垂直行拔,側口行拔者盡應避免。

D、連續使用的罐器,宜吹去罐內的殘餘酒精,以免閃火燒傷。

E、去除罐器時,應先按壓皮膚,讓空氣流入,然後除罐,

F、使用前應對罐器作檢查,將破漏、邊緣銳利者,革除作廢。

G、注重病人的體位輪換及保溫。

H、拔罐部位如發生破損、起泡時,應作適當處置。

I、拔罐器件要定期作清潔消毒。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2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