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頸胃綜合徵的經筋療法

【病症概述】:

 頸胃綜合徵,乃是頸椎骨贅,刺激頸段交感神經機能亢進,同時反射導致胃交感神經機能增高,而出現頸胃病症證候群。

 臨床常見於交感型頸椎病所導發,頸與胃的交感神經症狀並存。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頸交感神經

 主要症狀:

 頭部沉重感,伴頭暈頭痛;頸僵易疲累,易心煩急躁,有時失眠多夢;可有眼脹、眼乾、眼澀,視物易疲勞;耳鳴、聽力降低;易汗出,偏肢或偏體出汗等。胃腸道交感神經症狀:上腹脹痛,噁心,嘔吐,口乾,口苦,便秘;舌苔黃厚或黃膩,脈弦數。

 

【病灶體徵】:

 頸項肌筋呈緊張性張力亢進,觸及條索狀物,頭後仰壓頸試驗陽性,頭後仰旋頸試驗亦呈陽性。分別作頸項及頸肩的肌筋查灶檢查時,常見頭夾肌、頭半棘肌、頸夾肌、頸最長肌、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及頸部的斜方肌等,以肌筋膜的牽張性增強為突出的臨床表現,並從中可觸及其「筋性結節」或「痛性小結」。

 病變常累及

  崗上、崗下及項上線的肌筋;

  上背胸的豎脊肌及菱形肌,亦常見受累及性反應。

  前上胸的第二肋骨表面(中段),常可觸及顆粒性的筋結病灶點。

 上腹部的淺層肌筋,常於腹直肌筋膜與肋弓形成的交角點及中脘點,查及「筋性結灶」。

 腹部深層的「腹緩筋」,用腹診法檢查,常於臍下外側腹,觸到其緊結性的體態,觸壓疼痛明顯。

 


 

 

【治療方法】:

採用綜合療法手段,分頸筋區及腹筋區兩個區域分次施治。

  ㄅ、頸項筋區的施治穴位(參見頸枕筋病灶穴位圖六),以頸3線2號穴(相當於胸鎖乳突肌中段後緣)及4號穴(第二肋骨中段骨面上)、2線3、4號穴(相當於頸3至4橫棘突末端)、1線1號穴(相當於頭夾肌部位)及3號人(相當於頸最長肌中段)的穴位,作為重點施治部位,乃貫徹「以灶為腧」的診治法則。手法查灶明確定位後,施以手法的初步消灶解結施治;繼之用「固灶行針」法,對穴位施以直入直出的針刺治療;針後拔火罐治療。

  ㄆ、以項上線肌筋的盡筋頭(附著點),查到其筋結病灶後。施以點刺治療。

  ㄇ、對頸後側及肩部、上背胸,查到相應筋結病灶時,施以適當的輔助治療。

 

腹部筋區的治療:

 首先作淺層的查灶,於病灶好發部位查明病灶穴位後,以按壓固灶行針點刺法施治;針尖達病灶(抵抗感)後,輕點結灶,即出針,行穴位皮孔表面拔火罐治療。對腹部深筋(腹緩筋),令患者側臥位,醫者於其臍下外(相當於腹直肌外緣)作雙手探查到深筋後,作輕清的揉撥法理筋施治(詳見腹診法圖示)。

 

 經筋療法治療頸胃綜合怔的重點,是以消灶解結的施治方法,使之筋舒而絡活,治療部位的重點,在於治療頸椎增生,以治頸而調胃,即治頸為本,治胃為標;頸腹兼治者,乃標本並治。經筋療法治療頸胃綜合徵具有起效快速、療效鞏固的長處。

 

【病例擇舉】:

 呂秀花,女性,30歲,農民,廣西陸川縣人,患右頸僵緊伴右上肢酸脹,上腹脹痛,伴反覆噁心嘔吐等三年。X光頸椎片診為頸椎骨質增生;胃鏡直視檢查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曾於當地服藥打針及理療等多方施治,病情未見好轉。勞累及氣候變化時病情加重,經熟人介紹,到經筋科診治。經筋檢查,見頸筋區的淺深層肌筋,尤以右頸部的斜方肌。頭夾肌、頸夾肌、頸最長肌、胸鎖乳突肌、肩胛提肌,呈廣泛性的肌緊張牽張亢進,頸側的三線經筋穴位,分別查到明顯的筋結病灶;崗上、崗下及上背胸的肌筋,亦呈累及性受損反應;腹部淺筋的中脘點、右側腹直肌外緣與肋弓成角點及其附著於第五肋的附著點,形成顆粒型結灶;腹緩筋呈硬結塊狀觸壓疼痛。以綜合理筋消灶法施治。首次施治,患者即獲得了非常舒適的感覺,欽贊不已;施治三次,病情減半;治滿一個療程,病獲治癒。追蹤一年,未見復發。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56.htm

 

 

A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