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頸症的經筋療法

 

【病症概述】:

 斜頸症,乃指頭向患側傾斜,而頸前傾、並旋向健側的一種病症。好發於兒童。一般是指因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而形成的肌性斜頸。對於本病症的病因學說很多,但多數傾向創傷學說。臨床上所見病兒,大多有胎位不正和產傷史。胎兒時期,胎兒在子宮內,頭向一側傾斜,或分娩頭位不正、難產引產等,皆可造成一側胸鎖乳突肌的創傷或血流暫時停滯、血管栓塞等,導致胎兒出生後頸部凝血塊,使肌肉出現腫塊,胸鎖乳突肌纖維細胞增生和肌纖維變性,最後變為結締組織而成條索狀攣縮結硬。胸鎖乳突肌攣縮,導致傾斜性頭頸病態。

 

【病灶體徵】:

主要症狀:

 依病情輕重而有區別。輕症病例,一般僅表現為頸的肌筋僵感,喜歡作不定期的搖頸動作,以增加頸部肌筋舒適,常於受涼、勞累等時,頸部的不適感加重,按摩、熱敷及增強頸肩活動度時,舒適感的改善明顯。頸部有時輕度傾斜,斜向患側。重症患者,頭及頸部向患側明顯傾斜,不能自行糾正斜頸位置,強行將斜頸糾位時,頸部疼痛。極重度斜頸患者,頸向患側傾倒,病變範圍波及頸後、崗上、崗下及側胸部的肌筋,患者頸部轉側運動較艱難,頸部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患側上肢受病變牽連,呈兩肩高低不平衡。弱智兒童的斜頸症,同腦的損傷關係密切,呈頭頸部向患側傾倒,抬舉艱難;情緒緊張時,或站立位時,伴患側上肢畸態。

 


 

 

 病變可分為單純型及複合型兩種。單純型者的病變部位在胸鎖乳突肌,可於該肌查到圓卵狀、索樣或顆粒狀的「筋結」病灶,按壓病灶或頭頸部運動時,產生牽引性疼痛及壓痛,病灶大小各異,多見於胸鎖乳突肌的中段。複合型的患者,除具有胸鎖乳突肌的病灶陽性體徵以外,尚可於斜方肌的頸段外側肌纖維束、崗上肌,乃至崗下肌等觸察到索樣、結塊狀、顆粒狀的筋結病灶。

 

【治療方法】:

 運用經筋療法的綜合療法手段,對病灶進行點、線、面及多維性的系列解結,與多維解鎖治療。

  ㄅ、在經筋查灶探明病情基礎,用新型理筋手法,對病灶(即經筋結灶或稱穴位)作邊查灶、邊舒筋解結的施治。本施治方法能夠瞭解筋結的全面情況;同時,邊查邊治,手下心明,治療目標明確,準確施治,直達病所,對頸肩部原發病灶及累及性損傷的肌筋,全面施行調理,疏通經絡、舒筋活血的作用顯著,比單純的病灶刺激,起效更快。

  ㄆ、針對固結的病灶,特別對胸鎖乳突肌的結塊、崗上肌的索樣病灶、斜方肌頸側肌束的纖織性變、崗下肌的凝塊症表現、胸前胸大肌與胸小肌等受累及性損傷的肌筋的筋結點,作適當治療量的針刺療法。形成所謂的系列解結與多維解鎖療法施治,對促進病症康復,功效顯著。

  ㄇ、對能協作的患者,施以拔火罐治療。促進微循環的疏通。

  ㄈ、對複合型病例,適當予外用法的輔助治療。如用中草藥煎水外洗等。

 

 經筋綜合療法,對單純型及複合型的斜頸症,療效顯著。

 

【病例擇舉】:

 患者,黃某,男性,9歲,廣東省茂名市市郊人。出生滯產,九年來,頸向左側傾倒,左肩高聳,左上肢呈過內旋狀態。曾多方求治,收效甚微。經筋檢查:頸向右傾斜,頭向左側傾垂,幾與肩平,不能抬頭挺胸。X光照片,未見骨性病理改變。左側胸鎖乳突肌呈梭樣結硬,牽拉及觸壓疼痛顯著。左頸前斜方肌前束,呈索樣硬結。左崗上肌深層,呈條索樣筋結,崗下肌塊狀結硬。頸側淺、深肌筋,均顯出不同程度的緊張性亢進。予綜合理筋法施治兩次,患兒即可挺胸抬頸,頭頸的斜傾病態,獲得糾正。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46.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