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麻痹的經筋療法

 本病症是一種起病突然,常於早晨洗臉、嗽口時發現口眼歪斜、眼瞼下垂、面肌麻痹的病症。好發於一側面部,與中醫學的「歪嘴風」相類似,屬單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導致的病變;與中風所引起的中樞性面癱不同。部分病例起病前有同側耳內。完骨(乳突)區及面部疼痛。起病後失治,可形成慢性病例而經久不癒。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

 病側眼瞼下垂,眼裂變寬,面部表情肌運動喪失,鼻唇溝變淺乃至消失,口歪向健側,皺眉動作喪失,鼓腮時及笑時,面部偏歪,口裂不能合攏;可有流淚、面部發緊、偏頭痛,倦怠、額紋消失、眼部腫等伴隨。

 

【臨床表現】:

 病灶體征:經筋查灶。

 常見患側臉板質地變硬;大皺眉肌、鼻肌、上提唇肌、顴肌、咬肌、口輪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二腹肌後腹等肌筋,呈結塊狀,觸捏疼痛顯著。

 


 

 

【治療方法】:

  ㄅ、理筋手法施治:

 充分運用指合力的作用和功能,于患者額部,作揉抹、揉捏的理筋治療;將臉板提捏,並作輕清的輪轉性按摩,令臉板由硬結變揉軟,放手後,患側眼皮即可閉合;然後將柑弓手的拇指指腹,置於攢竹至眼眶內上角的大皺眉所處的部位,施以切撥的理筋手法;順將施治手法延向眉心、眼眶上緣、眼眉外梢,對小皺眉肌及顳肌、耳肌,分別施以切按、切撥及切揉的理筋手法施治;對眼與鼻骨間溝,運用拇指尖作為施治工具,從目內眥至迎香之間的鼻骨與淚骨間溝,施以切按手法治療;對顴肌、提上唇肌、降口角肌等可提捏的小肌,盡可採用提捏撚轉手法加以施治;對咬肌、二腹肌二腹,用切按法及切撥法揉筋施治,令這些肌筋獲得筋舒而絡活,利於麻痹的康復。

  ㄆ、針刺治療:

 針對上述的筋結部位,運用毫針分次作筋結病灶刺治治療。重點的刺治穴位是二腹肌的二腹筋結點、咬肌的頰車點、提上唇肌的上唇筋結點、降口角肌的下唇筋結點。

  ㄇ、拔火罐治療:

 對接受拔火罐治的病者,可分別於眉上額部、顴部及頰部投拔火罐治療,部分合併頸肩不適而查有傷筋者,於頸後側、肩背部等拔火罐治療。

 

 經筋療法對急慢性的面神經麻痹病例的治療療效突出,是臨床上解除慢性面神經麻痹的有效療法。

 

【病例擇舉】:

 患者,徐某,女性,55歲,廣東省信宜縣農械廠職工家屬。患左側面神經麻痹,病史一年。曾向針灸、按摩推拿、康復科及服中藥等求治。但病情頑固。向經筋科投治時,見患者左眼裂增寬,左眼及左面部中度腫脹,皺眉不能,左額皺紋消失,鼓腮時,兩唇欠合攏,面向右側歪斜。左肩頸部明步酸痛。經筋查灶:左臉板硬結、左皺眉肌及左側顳肌呈肌張性亢進狀態,左耳肌筋結觸壓疼痛顯著;提上唇肌、顴肌、咬肌、二腹肌之二腹等,均呈結灶性筋結病態形征。用上述的三聯療法治療,施治兩次後,左眼及面部腫脹消除,口角歪斜明顯糾正,連續施治一個療程,諸症消除。

 

【編者按】:

 末梢性面神經麻痹,又稱BELL氏面癱。其中部分病例急性期經一般方法施治後,迅速恢復,但亦見少數頑固病例,運用一般療法治療,難以消除。從經筋學的檢查所見,它似是一種筋性少陽經證,除面部的症狀為突出表現以外,頭頸部及同側之肩臂,皆可見明顯的筋性病變反應。由於少陽經筋受閉阻,經絡閉而不通,「著藏」於肌筋的血絡及神經,皆受到緊張攣縮的肌筋壓迫,因而舒筋解結,可使肌筋中的血絡及神經,獲得康復,經筋療法的實質,乃是「以通為補」的機體調節療法,具有廣泛的適應症。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5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