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筋病症的臨床表現

 經筋病症的臨床表現,包括它的症狀表現及體徵表現,在這兩個表現中,又有一般表現與特殊表現之分。

 

一、經筋病症的症狀表現

1、經筋病症的一般症狀:表現以酸脹、重滯、困倦、疲乏、發麻、痹痛、乏力感,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為主要常見症狀。

 

2、特殊症狀:經筋特殊症狀,系指經筋病變形成的筋結病灶點,產生對機體的惡性刺激,以及攣縮的筋性病變所產生的累及性,及累及演進性、隱蔽性、收縮失均性、症狀類似性、牽張性、牽涉反應、疑結性、壓迫性等的臨床症狀表現。

 

(1)筋性疲勞綜合徵:乃肌筋廣泛性攣縮導致全身性重度疲勞感,伴頭暈頭痛、情志異常、失眠多夢或嗜眠、納呆及胸腹不適等;但臨床化驗及有關檢查均呈陰性的病症表現。

 

(2)筋性眩暈:由於肌筋收縮失均衡所致,尤其是頭頸部的肌筋伸縮失均,致便患者感到頭眩及搖晃感,但無旋轉性暈感,檢查可於頭頸部查及廣泛性的筋結病灶,以消灶解結施治,速獲病症消除。

 

(3)筋性視力降低及陣發性朦視:由於眶膈及顳筋區的肌筋攣縮,導至患者視力降低或陣發性躡視,好發於青少年。眼科檢查無特殊發現。用理筋法施治,可獲臨床治癒;但需自我調治,始可根治。

 

(4)筋性類似病:由於筋結病灶與臟器位置重疊或產生牽涉反應等,導致經筋病變的臨床症狀,酷似臟腑病變表現;但臟器的臨床有關檢查全陰性,經筋科稱之為筋性類似病。常見者有:筋性梅核氣、筋性類冠心病、筋性類肝膽綜合徵、筋性肝鬱症、筋性類胃痛、筋性類腎絞痛症、筋性類類風濕關節炎等。

 

(5)氣病中的筋性病變:中醫所稱之肝氣鬱結而胸脅苦滿,及腎氣虧虛所致的腰酸腿軟,皆可於相應部位查及肌筋器質病變並存,稱為氣病中的筋性病變。用理筋法施冶,收到氣與筋病同功的療效。

 

(6)隱筋症:即隱蔽的筋性病變,導致臨床的疑診誤診者。隱筋症是目前臨床醫療的多種難治病,及病因未明疾患的致因之一。例如,肋端綜合徵、慢性疲勞綜合證(CFS)等。識別隱筋症具有現實意義。

 

(7)筋凝症:指肌筋長期攣縮形成固結的病徵,類似現代醫學的肌凝塊症等,常見於顳肌、崗上肌、崗下肌及小腿的肌筋等。臨床出現相應的局部銳酸症狀及結塊體徵。

 


 

 

(8)筋性累及症:包括筋肉系統病變自身累及,筋肉系統累及其他系統,和其他系統病變累及經筋等,多重內涵的病症。例如,頸側屬少陽經肌筋攣縮的病灶,可累及頭面部及肩臂,出現少陽偏頭痛及肩臂綜合徵;痛胸的足太陽經筋病變,可形成「心胸相引」症;臀部足少陽的筋攣結灶,可累及腰腿肌病症表現的臨床證候;腰源性腹痛,常可查及腰部的筋結病灶。

 筋肉系統病變累及其他系統病變的發生,則表現出筋性病變與受累及性病變並存的相應表現。它是經筋學科揭示出機體因素致病的一個新課題,在臨床上運用綜合消灶、系列解鎖的舒筋方法,治療臟腑病變、神經性病變、心血管病變等,療效特殊(詳見臨床敍述)。

 其他系統病症發生累及經筋系統,經筋病症臨床症狀出現,是經筋學科注重的課題之一。經筋學科側重於通過舒筋來獲得對經筋系統以外的病症的良性回饋療效。例如,精神疲勞導致的筋性疲勞,經筋科通過舒筋療法手段,獲得精神疲勞與軀體疲勞雙解的功效;它比藥物消除疲勞的療效穩定、鞏固。

 

(9)筋性後遺症:指中風後遺下的單純性肌筋病症。它同腦病與偏癱並存有區別。單純的筋性後遺症,用理筋法施治,療效滿意。

 

(10)冷感與「冷症」:經筋局部性病變導致的氣血阻滯,使患者覺得患部冷感,稱為冷感;廣泛性傷筋導致機體氣血運行失常以至虛弱,患者出現全身性溫度降低,你為「冷症」。冷感與冷症,皆是肌筋病變常見的一種類型。

 

(11)筋性緊張綜合徵:廣泛性的肌性、膜性勞損,導致肌筋攣縮反應,加上病者對反應的敏感,臨床上匣可發生筋性緊張綜合徵。例如,骨骼肌緊張綜合證、緊張性疼痛等。據稱,美國約有3分之1的患者,患與緊張相關疾患(SRDs)。由此可見,肌筋性緊張證候,在人群中相當普遍。

 

二、經筋病變陽性體證表現特點

 經筋學科將經筋病變陽性體徵稱為經筋病灶,將陽性灶檢查方法稱經筋查灶法。

 

1、經筋病灶特點(概述):經筋病灶,同經筋組織成分、結構、原狀、所處部位、病情輕重、病程長短、機體狀態等密切關聯。

 

經筋病灶的病理基礎是「筋結」為患。其形證常分為四個類型:病灶點、病灶線、病灶而及多維性病灶。

 

(1)病灶點:

 好發於肌筋的「左右盡筋上」、成角點、交叉點、摩擦點、受力點、小骨粗隆、骨遊離端、關節周圍及皮節點等。

 病灶粗糙樣、小顆粒狀、結節或「痛性小結」。小者苦芝麻、粟米狀;中者如綠豆、黃豆樣;粗大者若蠶豆、馬錢子樣,邊緣界限清楚,多呈硬結狀,觸壓異常敏感及疼痛。

軀體的分佈較廣泛,其病灶出現,同經筋病變部位吻切,但有主次及先後症狀表現之分。例如,股內外側遠端的盡筋上,常見其病灶點出現;病灶點的大小,與病情多呈正比相關係,當其病灶向上,即上段病變上升為主要病變表現。

 

(2)病灶線:

 是常見的複合性病灶。好發於骨縫線及筋膜線上,例如顳上線、項上線、人字縫,胸骨正中、腹白線,半月線及臍下「五皺襞」等。

 此外,肌筋纖維病變亦可見線性病灶。病灶呈線樣、竹片狀、香骨樣、索狀、梭狀等。線型病灶中常伴存點形病灶。

 軀體及肢體的經筋循行力學線,是線性病灶的特殊表現形式。沿著經筋線作檢查,可查到「經筋各有定位」、「病各有所處」的遠端病變規律。例如,足太陽經筋病變,可自頸、背、腰、臀及大小腿至足底,查出遠程的節段性病灶。

 

(3)病灶面:

 病灶在肢體或軀體的同一個平面上可查及,稱為病灶面,是多經並病的一種病變表現形式。可能於肢體動態活動具有合力和線力作用關係,病灶面一般至少有兩條線的病灶並存,多者呈三線平面病灶分佈,但並非在同一個平面上,病灶與三陽經或三陰經的經線非絕對重合。

 例如,臀部外後側這個平面區域,常可檢查到三個病灶並存;但這個平面區域,主要是足少陽經循行所過。因此,病灶面的查灶,不宜絕對泥於按經線循行檢查,乃應以肢體動態活動的力學觀來進行查灶。

 

(4)多維性病性:

 多維,乃指具有兩個平面以上維相的構體。以人身軀體及肢體前後左右四個側面而論,則為四維構體;以陰陽拮抗面而論,則為兩維構體。在機體的動態活動中,發生陰損及陽、陽損及陰的肌筋損傷甚為常見。因此,經筋學科確立了多維性查灶及治療方法。例如,頸部筋三角筋區的多維病灶;又如,腰、腹、腿的三個筋區,呈人體中下部的三維構體,病變常發生聯繫,稱為腰腹腿三角。多維性病灶的檢查及施治方法,體現經筋療法具有整體辨證觀;它於臨床應用,顯示較高的醫學價值。

 

2、經筋病灶區高發區

頭部:眶膈筋區,額筋區,顳筋區,耳筋區,枕筋區,頂筋區,面筋區。

 

頸部:頸側筋區,頸後筋區。

 

肩背部:崗上筋區,崗下筋區,肩胛間筋區及華佗夾脊。

 

腰臀部:臀筋區,能筋區,臀外側筋區,腰三角筋區。

 

胸部:胸骨筋區,胸肋關節筋區,鎖骨下筋區,外側胸筋區,肋弓筋區,劍突及遊離肋骨筋區。

 

腹部:腹淺層筋區(按九區分劃),腹深層「緩筋」筋區。

 

上肢:肩筋區,上臂筋區,肘筋區,前臂筋區,腕筋區,指掌關節筋區。

 

下肢:大腿根筋區,股三角筋區,股筋區,膝關節筋區,小腿筋區,踝關節筋區,遮趾筋區,足底筋區。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2/08/03/2518.htm

 

 

A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